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有亲戚朋友,经常交流也有利于亲戚朋友关系的进一步巩固,尤其是过年这种家人团聚的日子。走亲访友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,但是也要注意拜访的时间。
探亲的起源其实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,是春节期间亲戚之间交流感情的活动。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和回家是中国代代相传的习俗。亲人之间联络感情,互致慰唁,是一种莫大的亲情交流。在一些地区,探亲被称为“探亲”。探亲的时间和注意事项一般来说,探亲的习俗从正月初二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。在此期间,几乎每个家庭都浸泡在酒精中,沐浴在芬芳中,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和家庭的幸福。以前,我要等到过年才能出门,有“外婆三年级,舅妈四年级,五六年级见婆婆”的说法;现在是正月初二,年味浓,胶东人都拉开了探亲的大幕,大多是“先见丈夫,后见叔伯”;从这种演变来看,生活节奏在加快,女性地位在提高。正月初二、初三,出嫁的女儿带着丈夫和孩子回了娘家。探亲顺序是:侄子去奶奶家,女儿随丈夫去娘家,然后去姑姑、姑母、姐姐家。除了特殊情况,我们都应该回去祭拜。民间有个说法,初一初二美好,初三初四好祭拜节日。作为汉族的传统民俗文化,走亲戚不能不带礼物,不同时期的礼物也各有特点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馒头、小笼包、糕点、肉、蛋、烧酒等。通常会被带来。80年代末是桃酥,罐头,糖,柿子,烧饼,蛋糕,酒,蜂蜜。90年代,除了酒,鱼和奶粉也开始流行。21世纪,水果、牛奶、茶等。优雅,有花,有书,有音乐唱片等等。
正月初三适合走亲戚吗?正因为正月初三是红狗日,是怒之神。据说遇到他的人容易出事,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都会倒霉,所以初三是倒霉的一天,不宜出门。据说第三天谁拜年,谁就跟谁吵架,所以第三天人们都待在家里,这一天谁请客,谁就带来贫穷,所以特别忌讳。